丽水学院是一所本科层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7年的处州初级师范学堂。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丽水学院,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治安综合治理示范单位、省绿化模范单位、丽水市园林式单位。
校园占地面积9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7万余平方米。现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800余人。图书馆藏书120万册,期刊2000余种,建有信息网络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近7000万元。在职教职工964人,其中专任教师741人,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6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334人(其中博士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浙江省高校名师2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10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重点学科2门,省重点专业10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现有11个二级学院,26个本科专业。
学院立足当地,面向全省,辐射周边,构建起了以文理为基础,文、理、工、管、农、医、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融地方性、师范性、民族性为一体,具有较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多年以来,学院根据地方特点,深入开展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研究,成立了生态经济研究所、刘基研究所、畲族文化研究所、龙泉青瓷研究院等十多个研究机构,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传承师范教育传统,深入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成为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民族传统体育一枝独秀,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为浙江省争得了荣誉,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等称号;以“弘扬畲族传统体育精魂”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品牌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学院遵循“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分类培养、注重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实行“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参加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院团队力克群雄,摘得金奖;机电建工学院一学生在校期间共获得14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院以“明德笃行”为校训,以内涵发展为主题,很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成一所具有较高办学水平、鲜明办学特色的本科院校,为浙江省特别是丽水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
校园占地面积9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7万余平方米。现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800余人。图书馆藏书120万册,期刊2000余种,建有信息网络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近7000万元。在职教职工964人,其中专任教师741人,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6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334人(其中博士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浙江省高校名师2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10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重点学科2门,省重点专业10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现有11个二级学院,26个本科专业。
学院立足当地,面向全省,辐射周边,构建起了以文理为基础,文、理、工、管、农、医、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融地方性、师范性、民族性为一体,具有较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多年以来,学院根据地方特点,深入开展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研究,成立了生态经济研究所、刘基研究所、畲族文化研究所、龙泉青瓷研究院等十多个研究机构,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传承师范教育传统,深入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成为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民族传统体育一枝独秀,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为浙江省争得了荣誉,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等称号;以“弘扬畲族传统体育精魂”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品牌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学院遵循“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分类培养、注重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实行“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参加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院团队力克群雄,摘得金奖;机电建工学院一学生在校期间共获得14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院以“明德笃行”为校训,以内涵发展为主题,很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成一所具有较高办学水平、鲜明办学特色的本科院校,为浙江省特别是丽水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