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19日,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济与管理学科组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杭州贝腾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二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演训活动总决赛(高教组)暨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创新创业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国内221所高校、287支团队及275位指导教师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1开幕式Opening Session

        10月18日上午,活动开幕式在成都理工大学九教国际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仲礼教授,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副秘书长周勇义教授,联席会经济与管理学科组组长戚桂杰教授、副组长任晓阳教授和张莉教授、秘书长周红刚教授、顾问专家尤赤矶教授和毛志山教授,杭州贝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林、市场总监肖竟成,以及来自科技部、西南财经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联想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院长赖斌教授主持仪式。

        开幕式上,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副秘书长周勇义在致辞中强调,本届活动突出“AI赋能”,旨在让学生在数智化场景中锤炼实战能力,推动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的创新探索。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周仲礼代表承办学校致欢迎辞,指出在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并勉励学子赛出水平、拓宽视野。

        最后,裁判长周红刚代表全体裁判员宣誓,承诺秉持“规则至上、公平公正”的原则执裁。参赛学生代表发言,表达了全力以赴、展现青春风采的决心。

2比赛现场The Scene OfThe Match

        开幕式后,创业综合模拟赛项、数字营销模拟赛项与财务决策模拟赛项,三大赛项在综合实验大楼同步展开角逐。

        各机房内比赛紧张进行。选手们紧盯屏幕操作,鼠标快速切换数据界面,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面对关键决策时,小组成员积极沟通。他们或指向报表分析数据,或通过纸笔演算验证,在短暂研讨达成共识后,迅速回归操作状态。屏幕微光下,每位选手专注投入的神情,尽显竞技风采。

3会议现场The Scene OfThe Meeting

        同期举办了“AI 赋能双创生态,数智领航教育强国”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实验教学研讨会设有主旨报告与圆桌论坛。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陈诗波研究员围绕《科技强国建设与高校创新创业》,探讨了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与高校的核心作用,指出高校创新创业现存问题,并提出强化产学研协同等融合发展建议。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周仲礼教授围绕《数智赋能创新人才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成理方案与实践》,探讨了数智技术破解因材施教难题的价值,介绍了学校实践路径与阶段性成果。

        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寇纲教授围绕《AI时代的创新创业:抉择、基石与方向》,探讨了 AI 对创新创业模式的重塑作用,分析了技术应用、数据安全等核心基石,指明了行业适配的创新方向。

        两场圆桌论坛汇聚了来自高校与企业的十位专家,围绕“AI技术与科技创新”及“AI赋能创业就业”展开深度对话,激发思想火花。专家们结合行业实践与学术研究,既剖析 AI 在技术研发、产业升级中的应用痛点,也探讨其对创业模式、就业结构的重塑路径。

4创业计划书路演答辩现场The Scene OfThe Defense

        优秀创业计划书答辩在艺术大楼实验剧场举行,由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副院长骆毓燕教授主持。来自不同高校的6支队伍参与汇报,项目涵盖绿色能源、智能物流、生物肥料等前沿领域。经评审,成都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三支队伍荣获创业计划书金奖。

5闭幕式ClosingCeremony

        闭幕式由联席会经济与管理学科组副组长张莉主持。

        闭幕式上,联席会经济与管理学科组组长戚桂杰教授作总结发言,充分肯定本届活动“赛研结合”的成果,对大赛举办成果予以高度评价。

        接着,颁奖环节共颁出创业计划书金奖3项,三大赛项特等奖80项、一等奖202项,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奖与优秀组织奖。

优秀创业计划书金奖

创业综合模拟赛项特等奖及最佳指导教师奖

数字营销模拟赛项特等奖及最佳指导教师奖

财务决策模拟赛项特等奖及最佳指导教师奖

优秀组织奖获奖院校

        最后,举行了授旗与交接旗仪式,会旗正式交接至下一届承办单位——湖北恩施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与西华师范大学,象征着使命与热情的延续。

        本届大赛吸引力显著提升,全国超 1500 所高校积极参与,参赛师生总规模突破 50 万人,较往届实现稳步增长。赛事首次设立研究生赛道,进一步拓展了参赛群体覆盖维度,形成 “本研贯通、全域参与” 的赛事格局,成为目前国内参与高校最多、覆盖师生最广的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之一。同时本届“学创杯”总决赛实现了“五大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需求同频共振,AI技术与双创教育赋能共进,地方文化与创业实践融合,岗位标准与培养模式精准对接,竞赛体系与教学内容有效衔接。未来办赛模式实现历史性突破,下届将由三校协同联办,开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