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
11月2日-3日,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济与管理学科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办,徐州医科大学承办,杭州贝腾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第十一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演训活动总决赛(高教组)暨“双创卓越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实验教学研讨会在徐州医科大学成功举办。
来自国内172所高校、242支团队的近千名师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教授领衔的各界嘉宾齐聚徐州医科大学,展开创新创业比拼与交流。
开幕式上,首先由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郭栋致欢迎辞。他对各位嘉宾,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院校团队的教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徐庆发表致辞,他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新时代人才中的重要性,并对大赛的举办表示了高度肯定和支持。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副秘书长周勇义代表本次活动的指导单位致辞,他对大赛的连续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期待未来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最后,裁判长周红刚和学生代表分别进行了宣誓,承诺将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大赛的顺利进行。
比赛现场
大赛分为创业综合模拟赛项、数字营销模拟赛项、财务决策模拟赛项三个赛项。比赛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虚拟季度的经营决策,全面考察了参赛团队的创新思维、商业策划、团队协作以及市场分析能力。经过多轮激烈的比拼,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1所学校73支团队获得特等奖,中山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29所学校169支团队获得一等奖。
会议现场
同期举行的双创卓越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实验教学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以“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为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科学基础以及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创新。杨院士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
徐州医科大学校长郑骏年以“徐州医科大学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徐州医科大学在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效。
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卢亚娟以“数智技术赋能新文科教育创新”为题,探讨了数字技术与商科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高校在育人方式上的创新。卢副校长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文科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探索数智技术在商科教育中的应用,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济与管理学科组组长戚桂杰以“AI+经管实验室建设助力双创教育”为题,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以及人工智能对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戚教授还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团的回信,强调了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
浙江工商大学创业学院院长杨帅以“体系重构,能力重塑——人工智能时代商科人才培养探索”为题,分享了浙江工商大学在人工智能时代商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苏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周中胜以“双学士学位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苏州大学在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高伟以“‘五创融合’拔尖双创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探讨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模式。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陈旭以“数智化环境下领军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为题,探讨了数智化环境下领导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安徽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叶江峰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数智化改造的思路与举措”为题,分享了安徽大学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数智化改造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杭州贝腾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肖竟成以“数智赋能智慧学习——智慧学习工场建设探索”为题,介绍了贝腾科技在智慧学习工场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在主题演讲结束后,主办方邀请了多位嘉宾进行了圆桌会议,围绕“AI引入之后是否对教师行业进行冲击,如何应对?”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闭幕式
3日上午,创业计划书路演答辩环节中徐州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获得优秀计划书金奖。
接着,主办方对本次大赛的获奖团队、最佳指导教师等进行了颁奖。
最后,承办院校徐州医科大学与下届承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高教组)、威海职业学院(职教组)进行了赛旗交接。
“学创杯”大赛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一届。今年吸引超过1500所高校参赛,参赛师生超过50万人。成为衡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性学科竞赛之一。此次活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为高校间、高校与企业间搭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